打破条框的思索(1 / 2)

一天,冯路他看到放学的孩子们,兴高采烈,蹦蹦跳跳地涌出校门,拥簇在一起欢呼雀跃的样子,这是小学校门口的情景,叽叽喳喳像小鸟一样歌唱的孩子们在相互追逐戏耍。

其中一些调皮的学生拉拉扯扯,甚至于勾肩搭背,在熙熙攘攘的拥挤中你捅我一下,我偷偷地拽你一下,甚至于追逐笑骂,表现了半大小子的天真无邪的坏样儿。

目睹了这情景,冯路他的脑海里浮现为人师表的老师们,在传授课程的知识,同时也激励学生要有远大的人生理想、抱负,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的言行,不乏其人在受启蒙下的学生会选择远大理想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这无可厚非的。

父母同样都会督促自己的孩子刻苦学习文化课,何况只有一条学而优则仕的途径,是一条人生的坦途,学生们在双重负荷的教育下,通过十几年受教育和学习,真正的步入社会后,才觉得人生不能只靠理想而生活,需要选择生存下去的职业。

冯路他不反对学而优则仕这样理想人生的教育,只是人人才智不同,人人建立在理想教育上未免有点牵强附会了,职业教育应该是多数人的理想选择吧。

冯路他认为教育体系应该建立在职业教育的基础上,而进行教育,一个人要学习最基本的生存的技能,要因人施教,培养孩子各自的适应生存的能力,培养孩子们自我因材施教的思想的同时,也要培养社会那种平等的职业荣誉感。

意识形态领域最好不要把人与工作分成三六九等,做什么工作都要有荣誉感,归宿感及满足感觉,不论是工人、农民、军人、商人、师长、医护人员要有同等对待人际的待遇。如果在老师们的正确引导下,顺其自然,特别的聪慧者要积极地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可继续上大学、读博士深造,实现人生更大的自我价值目标。而多数人的教育要进行技能教育。

哎,人各有志、物尽其用,社会的教育和培养每一个时代的人才。

据说外国人的教育模式,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开发智力帮助孩子发挥独立思考与想象力的能力的教育,让天赋得到充分发挥。教育模式不同培养出的人才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