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其实孟阳对这一条基本上不做期望的——这太难了!
他准备找一个办法,改变一下毛色算了,反正也是满足条件,也是完成作业不是。
按照地球的生物学知识,基因就像人体里的开关,专门管各种生物表达,比如大鼻子、小鼻子;双眼皮、单眼皮;黑瞳孔、兰瞳孔;黄皮肤、白皮肤;黑头发、黄头发......
基因就是这种开关,只不过人类的基因是由无数个开关组成的拉链,拉链拉开是为了复制和表达,拉链关闭就是处在休眠状态。
人类就是这么理解基因的作用机理的,嗯......其实钛古文明也是这么理解的!
准确说钛古文明对碳基生物的遗传物质,差不多也是这么理解的,只不过钛古文明走得更远,对生物化学的相互作用原理认知得更加透彻。
于是孟阳就在书中找到了一种成熟的通用性技术——专门针对碳基生物遗传物质起作用的——基因诱导技术!
在钛古文明的认知体系里,生物的化学反应,很大程度上与人类概念里的计算机程序有着巨大的相似性。
而基因诱导技术,就是通过一连串的,组合起来的生化反应来实现作用,这些化学反应可以像是程序源代码一样,在各种条件的约束下,把一个大鼻子老外,活生生变成一个纯种的广西客家人。
你想改变一个生物表达的基因组,那么你就要针对这一个基因组编写一系列的针对性代码,如果你要改变一堆基因组的表达,那么你可能需要编写出来一个庞大复杂的专用软件才行。
并且你还要保证这个软件里不出现bug,不出现逻辑死锁,不出现互相矛盾的地方,否则可能最后这老外变来变去,变成一只呆萌帅酷傻的哈士奇......
而这......就是孟阳准备着手开始做的事情......他需要选定物种,然后选定改变的基因组,然后开始给这个基因组编程,专门编写针对它的生化反应链条,然后开始准备制造基因诱导剂......
其实不难想象,这个基因诱导剂,相对于地球的工业和科技水平来说,制造难度肯定高达天际,即使一毫升的药液,恐怕举全球之力也很难制造出来,这就跟原始社会制造微米级的工业标准件是一个道理。
不是说这东西多么珍贵,也不是说这个东西能耗多大,只是一个简单的加工精度无法达到的问题。
虽然是一个加工精度的问题,但是这后面需要一整套工业体系的支撑,工业体系的水平没到那,你就是干着急没办法。
就好像二战的技术制造芯片一样,就算是全套的技术都给那时候的美国,他也制造不出来随便一片单片机的芯片,他必须从头开始升级工业体系才行。